Source : 《联合早报》Apr 1, 2009
虽然经济情况进一步恶化,今年第一季的新私宅成交量却刷新过去六个季度的纪录。本地房地产顾问公司世邦魏理仕(CB Richard Ellis)估计,房地产发展商在今年第一季卖出了2000至2200个新私宅单位,这比之前一年的平均需求量暴涨了至少一倍。
这主要归功于“组屋提升者兵团”在过去三个月大举进场。根据戴德梁行(DTZ)的数据,发展商在今年第一季卖出的房子,有七成买家的注册地址在政府组屋。相比较之下,2008年第四季成交的新私宅单位,只有48%的买家住在政府组屋。
第一季购买新私宅的多是组屋提升者。(档案照)
每次楼市低潮 本地人提供支持力量
戴德梁行研究部高级董事蔡楚芬指出,每一次的楼市低潮,外国买家纷纷撤离或守候在旁观望,但本地人却提供了强劲的支持力量。
“这一次也不例外。初步的买卖禁令数据显示,发展商在今年第一季卖出的新私宅单位,有九成的买家是新加坡人。如果包括二手成交量,则有超过八成的买家是新加坡人。”
本地买家的购买力量主要倚靠仍处于巅峰水平的组屋转售价格。本地私宅价格自去年第三季下跌2.4%后,又在第四季滑落6.1%,组屋转售价格却在去年第三和第四季继续上升4.2%和1.4%。
在此消彼长的情况下,组屋转售价格和低档共管公寓的价格差距缩小,一些组屋屋主纷纷趁着这个窗口“换屋”,从组屋提升到私人共管公寓。
戴德梁行的蔡楚芬指出,相同的情况也出现在以前的楼市低潮。例如1998年第四季,十个买家有七个是组屋提升者;2002年第二季,100个买家则有86个是组屋提升者。
世邦魏理仕私宅部执行董事陈金道指出,最近卖得好的项目都有一个共同点——容易负担得起。例如水之轩(Caspian)、Double Bay Residences和The Quartz都是售价介于每平方英尺590元至750元的大众化项目。
那些售价介于每平方英尺900元至1200元、却卖得火热的项目,则是通过缩小单位的面积来吸引买家。这些项目的面积非常“迷你”,大多介于340至750平方英尺,单位价不超过60万元。
陈金道说:“2009年提供了一个进场的窗口,因为私人房屋和组屋转售价格的差距正在缩小。那些在2006年、2007年因为集体出售热潮而受惠的屋主,也可能扣住他们的购屋决定,直到现在的楼价下滑后才进场。”他认为,这些买家可能在目前的经济不景气环境下,会继续推动楼市的交易量。
展望下个季度,世邦魏理仕表示,即将上市的新项目还包括Ascentia Sky(348个单位)、Oasis @ Elias(367个单位)以及Illuminaire On Devonshire(72个单位)。
价格跌势放慢
戴德梁行昨天的数据也显示,今年第一季的私宅价格放慢了下跌的幅度。去年第四季猛挫22%的豪宅价格,在今年第一季只下跌了3.6%。去年第四季下跌14%的高档私宅价格则在今年第一季放缓至下跌3.7%。
郊外99年地契共管公寓价格的跌幅也由5.8%放缓至2.6%;有地住宅的跌幅则由3.8%至5.8%放缓至1.5%至2.2%。
戴德梁行的楼价数据是根据已完工的房地产成交量计算出来的,并不包括未完工的“楼花”。市区重建局的正式官方初步数据将在今天中午宣布。
官方数据显示,发展商已经在今年首两个月卖出1431个新私宅单位。3月份的私宅成交量数据将在本月中公布,上个月卖得不错的新项目包括了The Mercury、Double Bay Residences、The Arte和新乐园(Mi Casa)。
另一方面,一些项目也在这段期间削价重新推出,例如Waterfront Waves的售价由每平方英尺平均800元削减至600元;Woodsville 28由每平方英尺平均900元减价至750元;Kovan Residences也由每平方英尺平均880元减价至750元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